竹镇镇 - 概述

在市区有关部门的帮促下,竹镇充分挖掘自身的优势和特色,确立了以大泉湖景区和中心镇为载体,以高科技农业、生态旅游业和边界贸易为主的产业发展思路,并相继完成了一系列规划。近两年,该镇着力打造生态环境,发展主导产业,改善道路、供水等基础设施条件,为农民办实事,使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,镇村面貌有了明显的改观,人民生活有了显著提高,大的经济增长点建设相继启动,经济薄弱现状逐步转变,小康进程不断加快。
该镇有生态林4.4万亩,经济林2.2万亩,用材林3.8万亩。全镇森林覆盖率达40%以上,生态环境优美,动物和植物种类丰富。境内止马岭区域是空气质量标准对照区,由止马岭、大泉湖、龙泉寺古遗址等组成的风光带,总面积达6.67平方公里,被市农林局批准为南京龙泉森林公园,被市政府确立为市级风景名胜区,适合生态农业的发展。
竹镇镇 - 气候

竹镇镇 - 历史
竹镇春秋时已有历史记载,相传南宋名将韩世忠追击金兵,金一女将战死草葬于街东,栽植紫竹为标记,故称竹墩,后为避南宋兴宗赵墩,遂改竹墩为竹镇。1942年,竹镇由竹镇区划出改建为六合县,属竹镇市,辖民主、双桥、竹墩镇。1943年,竹镇市属来六办事处。1947年7月起我军北撤,国民党政府统治竹镇。1948年3月,我军解放竹镇,7月建立区政府,1992年撤乡建镇至今。
竹镇竹镇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。1939年8月,新四军第五支队在支队司令员罗炳辉、政治部主任方毅率领下进入竹镇一带,开辟抗日根据地,此后,刘少奇、方毅、吴学谦、罗炳辉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过。1939年11月,在竹镇的送驾村建立了六合的第一个党支部。1942年8月,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成立,竹镇已成为当时苏皖边区的政治、军事、经济、文化中心。抗日战争期间中。在对敌斗争中,有114名英勇的竹镇儿女英勇献身,竹镇人民为抗战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。现“竹镇市抗日民主政府”已恢复原样,为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竹镇镇 - 经济

丘陵山区的开发,带动了全镇的经济结构调整,促进了农民增收,省农科院建设的金磁科技示范园,园区内土地流转农民年受益80万元,可吸纳农民就业300人,丘陵山区高效农业示范区农民流转土地受益300万元,常年务工人员200人,人均年收在一万元以上。
竹镇工业集中区位于江苏省和安徽省两省三县(天长、来安、六合)交界处,东邻马集镇,西接安徽来安,南接程桥镇,北邻安徽天长。全镇总人口6.6万人,其中农业人口5.2万人,农业劳动力3.5万人。全年农业总产值2.5亿元,农民年人均收入4680元。
竹镇镇 - 自然资源

竹镇镇作为首批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镇,已认定无公害基地7.65万亩,“止马岭”板栗、山芋、金色瀛州葡萄、“乌峰”茶叶、“远望”富硒米等5个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定,“止马岭”板栗、山芋、芝麻通过绿色食品认证。“止马岭”板栗获市名牌产品称号,“乌峰”茶叶在全市雨花茶评比中获奖。
竹镇镇 - 交通
竹镇在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内,镇内交通以柏油路面及水泥路为主,实现了“村村通”;在建的宁淮高速公路和六合区西部干线在2006年通车,宁淮高速公路竹镇互通立交距镇政府仅2.5公里、距中山门仅56公里,西部干线距镇政府仅0.5公里,镇政府距宁连公路、205国道仅20公里,距宁启铁路六合站仅25公里。
竹镇镇 - 地方特色

竹镇镇 - 农业企业

该公司是在2001年初由农业专业技术人员集资兴办的股份制企业,员工20多人,注册资金50万元,通过公司+农户的形式建立基地,拥有自己的品牌、加工、包装、销售等基础条件,2003年实现经营额近300万元。公司自成立以来,以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优势,以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为核心,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以加工、精包装为契机,以带动农民增收为宗旨,全面介入“止马岭”牌泉水板栗、红心山芋、竹镇小磨麻油、西瓜、富硒水稻等地方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开发,产品大部分销售到南京白云亭、宁果等批发市场,还有部分产品进入了超市,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。“止马岭”牌泉水板栗、红心山芋、西瓜、已经通过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,并继续努力,积极申报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,争创省市级名牌农产品。
麻油又称香油,是一种集食用、药用为一体的高级植物油,具有降低和抑制胆固醇含量、防止动脉硬化、促进血液循环、预防肥胖、高血压和心脏病之功效。儿童长期食用可以促进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,中老年人长期食用可以增强体质,延续衰老,因而被营养专家称为“保健食用油”、“长寿营养液”。竹镇小磨麻油具有80多年的生产历史,“止马岭”牌竹镇小磨麻油是选用当地的优质无公害芝麻作为原料,采用传统工艺加工精制而成。产品经江苏省质检所检验符合NY143?88标准规定要求,其香味醇正,清澄透明,营养丰富,实属老少皆宜的美味食用油。
南京金色瀛洲葡萄种植园
南京金色瀛洲葡萄种植园是南京市六合区2002年金秋招商重点农业生态保护项目,区工商局注册的民营科技企业。公司集科研、种植、养殖、观光旅游、服务于一体,占地面积(一期)312亩正式投入生产。
公司下设工程师室、科技组、销售服务部、药理部、养殖场、后勤服务部。基地已通过江苏省农林厅无公害基地认证。目前葡萄年产量达20万公斤,品种纯正,其中从日本引进的两个新品种处于国内鲜食葡萄的领先地位。
南京希科富康富康鸽业
富康鸽业始建于一九九六年,一次性投资300万元,是江苏省大中型良种鸽养殖基地,地处南京市最北郊竹镇镇,养殖面积3万平方米,现存纯白羽王种鸽1万对,山地草鸡5千只,猪200头,造经济林800多亩,鱼塘20亩,已形成一条良性农、林、牧、鱼、禽产业链。

这个公司现有员工及管理人员近40名,每年可培育种鸽3万对,出售乳鸽15万只。我们立足南京市场,部分产品销往苏、锡、常、沪等地区。每年包括草鸡、草鸡蛋、猪、林、鱼在内总产值250万元,利润在20万元以上。
在上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,在省农科院、华南农学院、南农大等高等学府和科技单位参与下,严格加强各种传染病的防疫,本公司对种鸽进行进一步改良,种鸽、猪饮水都安装自动饮水器提高经济效益,减少了劳动强度,并有效控制了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。
公司在2002年成功地注册自己的产品商标“正云”牌,并准备研制开发产品深加工。他们以公司加农户模式带动周边100个家农户养殖,并为农民提供饲养技术和销售保障。
竹镇镇 - 城镇建设

一、强化领导,形成合力,确保组织到位。水源工程建设时间紧、任务重,是一项系统工程,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才能高效率、高质量的完成任务。为此,该镇将成立领导小组,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,分管同志任副组长,相关部门、村全面参与,对水源工程进行详细部署,细化任务,明确职责;其次,抽调专门力量成立重点工程建设指挥部,明确专人负责,靠前指挥,监管工程质量、进度,现场解决和处理矛盾,定期召开工程建设推进会,认真分析工程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,及时妥善的予以解决,确保工程顺利推进;第三,规范程序,强化监管,认真签订相关施工合同,实行全程跟踪、监督;第四,签订责任状,实行首尾负责和工作考核制度,各相关村一把手负总责,同时安排专项资金实行奖惩激励,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,确保全镇上下形成合力。

三、创新机制,放大效益,确保管理到位为了使水利设施的效益最大化。该镇创新机制,在筹资、经营、管理等方面做文章,出台相关政策,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,积极参与水源工程建设。一是按照“明晰所有权,放活经营权”的原则,实行谁投资,谁受益,同时对修建一面当家塘,有效库容在1万方以上的,给予1万元补助,提高民间资金参与水源工程建设的积极性;二是对塘坝的产权、养殖权、用水权,实行租赁、拍卖,利用股份制、租赁制等多种形式进行资金筹集,做到以塘养塘,以塘管塘;三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,明确责任和管理范围,在水费和养殖租赁费中提取资金,给予管理人员一定报酬,实现权、责、利的同一对等